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姜大明:加强自然资源智库建设 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2023-12-11   来源:腾讯网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余村考察时说:“时间如梭,当年的情况历历在目。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了绿色发展这条路子是正确的。”首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选择在“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举办,其意义就是昭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两山”理念开辟的正确道路,不断进行理论探索,持续开展实践创新,为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把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2014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标志着这项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自然资源系统有着高度自觉。早在 2016年,原国土资源部党组就印发《关于建设国土资源新型智库的意见》,全面启动智库建设。2018年,由原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合并组成自然资源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管理范围涵盖了所有自然资源门类,整体性、重构性、融合性改革对决策咨询提出了更高要求。机构改革后,部属具有智库性质的研究机构数量增多,研究领域覆盖了土地、矿产、地质、海洋、测绘、林草等自然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在以往工作中,这些机构各司其职,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不俗业绩。但总体来看,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力量统筹,工作中存在着理论研究不够深透、趋势把握不够精准、政策储备不够充分,以及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研究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凝聚部属智库力量、发挥好部外智库作用,2023年初,自然资源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智库建设的若干意见》,目的就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机制创新,强化统筹协调,努力把智库的平台搭建好、力量统筹好、功能发挥好,打造我国自然资源领域新型高端智库,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在部党组的重视支持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自然资源智库建设正在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重塑了自然资源智库工作体制。根据履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适应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智库研究融合发展的需要,成立了自然资源智库指导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和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建了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智库联盟,初步形成了“两委一办+联盟”的自然资源智库组织框架。智库联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将根据工作需要和循序渐进原则,依申请吸收部系统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其他智库单位加入,鼓励智库单位与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合作共建研究实践基地。
二是明确了智库工作定位和职责任务。智库紧紧围绕“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自然资源工作定位,以服务部党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根本目的,以“揭示规律、把握趋势、建言咨政、服务社会”为主要任务,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守正创新,既立足当前解决工作中面临的紧迫问题,又着眼长远开展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重大课题研究,不断强化理论创新、政策咨询、舆论引导、国际合作等智库功能。
三是健全了智库运行保障机制。自然资源部党组切实加强对智库工作的领导,王广华部长分别于今年 4月和8月出席智库工作部署会和调研座谈会,就编制智库研究工作五年规划、制定实施年度研究计划、举办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建立智库建言直报和联盟单位定期会商制度、搭建智库联盟信息和成果共享平台、推出智库研究成果旗舰产品、加强项目资金和工作条件保障等作出部署安排。目前,智库主要规章制度已经制定实施,各项工作正在蹄疾步稳推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既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全面要求,又对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作出了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中,第一个阐明的就是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指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全面、准确、完整地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把握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严格保护的关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从定义上看,“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集中体现了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直接有用性;“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集中体现了生态环境的受纳功能和服务功能。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出发,生态环境必须严格保护、减少污染和破坏;从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出发,自然资源必须科学有序开发、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是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本底。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辅相成,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两者统一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体现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我认为,如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用最小的生态环境扰动,最少的自然资源投入,取得最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讲明白,就可以消除认识误区,避免实践偏差,争取工作主动。这里,我就几个重大课题研究谈些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是坚持理论创新,加强自然资源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些变化应充分体现在自然资源基础理论研究上,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资源观,回答自然资源领域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要深入研究自然资源基本概念,重点回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框架下自然资源的定位,特别是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深入研究自然资源基本属性,在当下中国,自然资源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安全等多重属性,要科学界定不同属性的内涵与外延。要深入研究自然资源基本关系,把各类自然资源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清楚。要深入研究自然资源基本规律,总结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实践中的规律性认识。要深入研究自然资源理论体系,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自然资源基础理论架构。要深入研究自然资源重大实践问题,推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只有夯实理论根基,做好工作才有底气。
二是立足粮食安全,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耕地保护若干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 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二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耕地保护的总体思路、关键举措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作出系统阐述。我们要认真学习,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开展耕地保护战略问题研究,例如:工业化城镇化中后期建设占用耕地的变化趋势;南北地区耕地增减失衡的态势及影响;如何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确保 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如何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如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发利用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搞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如何树立大食物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把食物生产从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如何完善党政同责的耕地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务实管用的约束激励机制;如何在耕地保护严格执法中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保护农民利益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廓清工作思路,更加自觉主动地履行好耕地保护责任。
三是锚定海洋强国建设目标,加强海洋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当前,我国正处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攻坚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期、海洋外部矛盾风险的交错叠加期、完善海洋治理秩序的重要窗口期,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亟待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创新。要加强海洋强国建设有关重大问题研究,系统回答“为什么要建设海洋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海洋强国、怎样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课题。要坚持海陆统筹,全面加强海洋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研究,重点在如何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协调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如何提高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水平,如何强化海洋科技支撑,如何更好开展极地大洋科考,如何深化海洋领域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如何增强我国海洋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深化研究,为实施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做好决策咨询。
四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能源矿产安全保障战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要加大勘查力度,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进入生态文明时代,能源矿产的利用方式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发展对能源矿产的需求还将持续,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关键矿产的需求还在上升。要深刻认识百年变局对我国能源矿产安全保障的影响,综合考虑国际地缘政治、逆全球化、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国内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等因素,深入研究和系统回答有关重大问题。譬如:能源矿产保障如何立足国内、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重要能源资源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如何确定;如何推动制度和技术创新,促进国内能源矿产增储上产;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冲突,多元化保障我国能源矿产供应链安全;如何适应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战略性矿产前瞻性布局;如何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化石能源逐步退出和清洁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形势、摸清家底、研判风险、完善对策。
五是着眼自然资源管理,加强国家生态战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要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守护好自然生态,保育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应该看到,森林、草原、河湖、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土绿化稳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成就举世瞩目,但工作任重道远,推进国家生态战略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内在机理和保护治理规律性的认识有待继续深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和法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体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有待系统设计。同时,如何落实“双碳”目标,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如何处理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与原住民生产生活、重要能源矿产勘探开发的关系;如何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如何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修复投入机制;如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等,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努力解决。
此外,还有一些自然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比如:如何适应数字中国建设要求,发挥市场在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配置中的作用并完善政府规制;如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的变化,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如何衔接“多规合一”改革,建立覆盖全域全要素、差别管控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如何总结推广委托代理和权责清单试点经验,更好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如何统筹资源要素单行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自然资源综合立法等,都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深入探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自然资源智库一定要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好。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的资源观,全面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思想,把智库工作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来谋划,以提高研究质量为核心,努力推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研究成果,为部党组乃至党和国家决策提供服务。
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综合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和现代分析模型工具,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过程,把零散的信息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高起点、跨学科、宽视野、多角度推动智库研究内容创新。
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自然资源智库离管理一线最近,具有“上连天线、下接地气”的优势。要把智库研究和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所有工作都要从调查研究出发,所有成果都应通过调查研究取得。
文字编辑:曹悦妮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见习)
湖南中智企业创新管理科学研究院  智库联盟入库专家诚信服务网 版权所有 © 2006-2024 
地址(ADD) : 长沙市芙蓉中路三段597号英维创新大厦7楼
联系电话 (TEL) : 0731-88290500  传真 (FAX) : 0731-88290500  E-MAIL: 437956056@qq.com
免责申明: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单位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备案号:湘ICP备2023038017号-1      编辑发布:《弘五星公益》编辑部    技术支持